QS認證
QS
QS,是食品“質量安全”(Quality Safety)的英文縮寫,帶有QS標志的產品說明此產品經過強制性的檢驗合格,準許進入市場銷售。這就是依托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的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2004年1月1日起,我國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麥粉、醬油和醋五類食品行業中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以確保我國國民的食用安全。
QS標志
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即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由“質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縮寫“QS“表示,其式樣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制定。由字頭QS和“質量安全”中文字樣組成。標志主色為藍色,字母“Q”與“質量安全”四個中文字樣為藍色,字母“S”為白色。
2005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79號)頒布《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原國家質檢總局2003年7月18日頒布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第五章第四十六條“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即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屬于質量標志,以‘質量安全’的英文Quality Safety縮寫‘QS’表示,其式樣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制定(見附件2,以下簡稱QS標志)。”
第四十七條“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食品,出廠前必須在其包裝或者標識上加印(貼)QS標志。沒有QS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
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自2001年開始,首先在米、面、油、醬油、醋五類食品中推行。2003年5月1日起,五類食品中凡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并且未加印(貼)QS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2003年下半年,又擴大到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調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餅干、罐頭、冷凍飲品、速凍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10類食品。近期,將對包括余下13類食品在內的所有食品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
消費者在選購已經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食品時,應當選購已經加印(貼)QS標志的食品。
QS標志不僅僅用于食品領域,目前,凡獲得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商品,都應加印(貼)QS標志,如化妝品等,所以,如果在這些商品上看到QS標志,也不足為怪。
2010年第34號
關于使用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
標志有關事項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做好企業食品生產許可工作,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按照有關法規,現將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及使用辦法公告如下:
一、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式樣
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以“企業食品生產許可”的拼音“Qiyeshipin Shengchanxuke”的縮寫“QS”表示,并標注“生產許可”中文字樣。其統一制定式樣詳見附件。
二、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使用的要求
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由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自行加印(貼)。企業使用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時,可根據需要按式樣比例放大或者縮小,但不得變形、變色。
從2010年6月1日起,新獲得食品生產許可的企業應使用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之前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企業在2010年6月1日起18個月內可以繼續使用原已印制的帶有舊版生產許可證標志包裝物。
QS與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污染
當前各種化學物質的不斷產生和應用,有害物質的種類和來源也越來越繁雜。這使食品中可能存在天然有害物、環境污染物、濫用食品添加劑及在加工、貯存、運輸、烹調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等。污染食品在食用時,可能影響食品的性狀,也可能引發消費者慢性中毒,甚至引起急性食物中毒。目前,畜禽肉品激素和獸藥殘留污染的主要問題之一。
新技術帶來的質量問題
如食品添加劑、生產配劑、介質輻射食品、轉基因食品等。這些采用新技術生產的食品對人體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還需要一個認識過程。
濫用食品標識
一些不法商販常常運用食品標簽來欺騙消費者。不法商販濫用食品標識主要手段有這樣幾個方面:(1) 偽造食品標識,如偽造生產日期、冒用廠名廠址、冒用質量標志;(2) 缺少警示說明;(3) 虛假注冊食品功能或成分,用虛夸的方法展示該食品不具有的功能或成分;(4) 缺少中文標識,進口食品甚至某些國產食品,使用外文標識,讓國人無法辨識。
“QS” 解讀
據了解,食品質量安全的本意是指食品質量狀況對食用者健康和安全的保證程度。食品的質量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必須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不能因食品原料、包裝或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就是為了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具備規定條件的生產者才允許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具備規定條件的食品才允許生產銷售的監管制度。
符合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條件的食品將標有QS標志,QS是質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的縮寫。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包括3項具體的制度。
一是對食品生產企業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具備生產條件能夠生產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企業 《食品生產許可證》,準予生產,否則將不準生產食品。這從生產條件上保證了企業 能生產出符合質量安全的食品。
二是對企業 生產的食品實施強制檢驗制度,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食品不準出廠銷售,對于不具備自檢條件的生產企業強令實行委托檢驗。這有利于把住產品出廠質量關。
三是對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的產品實行市場準入標志制度,對檢驗合格的食品要加貼或加印QS標志,沒有這個標志的食品不準進入市場銷售。這樣有利于群眾和執法部門識別和監督。
QS與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
2002年,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啟動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試圖徹底扭轉當時國內食品質量只有一半合格的窘境。
準入制度簡單說就是:國家質檢總局根據食品質量達到安全標準所必須滿足的基本要求,從原材料、生產設備、工藝流程、檢驗設備與能力等10個方面制定了嚴格具體的要求,只有同時通過這“十關”審核的企業才允許生產食品,檢驗合格后才能加貼QS標志進入市場。從源頭上提高了生產企業進入食品行業的準入門檻,一大批無法滿足準入要求的小型企業和小作坊只有選擇關門或者轉產。
對已經獲得生產資格的食品企業,準入制度還明確制定了巡查、年審、強制檢驗、監督抽查、回訪等后續監管措施具體措施,確保獲證食品合格率和放心度,一旦發現質量問題,企業只有一次機會整改,再次發現就會面臨“死刑”。
2002年,存在突出質量安全問題的米、面、油、醬油、醋5類食品首當其沖,納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最終跨過準入門檻的只有二分之一。從2003年起肉制品、乳制品、飲料、方便面等23類食品的市場準入也先后展開。
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宣布:年底前將完成28大類加工食品生產企業的市場準入的審核工作,這也意味經過五年時間的努力,國內所有加工類食品都已經納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管理。共發放了八萬七千多張食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90%,六萬多家無證生產企業被查處取締。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實施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后的食品合格率與實施前相比,平均提高了30個百分點。
QS與《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是國家質檢總局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的具體舉措。《細則》國家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企業,必須具備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必備的生產條件(以下簡稱“必備條件”),按規定程序獲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以下簡稱食品生產許可證),所生產加工的食品必須經檢驗合格并加印(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后,方可出廠銷售。國家已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食品,企業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不得生產。未經檢驗合格、未加印(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的食品,不得出廠銷售。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限制條件外,任何單位不得另行附加條件,限制企業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
《細則》規定,經必備條件審查和發證檢驗合格而符合發證條件的企業,按規定程序向當地省級質量技監部門領取食品生產許可證。經必備條件審查或者發證檢驗不合格而不符合發證條件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向企業發出《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不合格通知書》并說明理由。自《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不合格通知書》發出之日起,企業原《食品生產許可證受理通知書》自行作廢。企業自接到《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不合格通知書》之日起,應當立即整改,兩個月后方可再次提出取證申請。
出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的食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應當按照《細則》的規定,申請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已獲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頒發的出口食品衛生注冊證、登記證的企業,或者已經通過HACCP體系認證、驗證的企業,在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時,免于企業必備條件審查。獲得國家質檢總